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教热点
两会代表委员积极为《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综述
  发布时间:2012/7/3 0   阅读:9816
本报记者 余冠仕 蔡继乐 杨晨光 翟帆 张晨 
  春风激荡,万象更新。两会前夕,《规划纲要》文本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十多天来,社会各界人士反响热烈、踊跃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及报道评论达160多万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同样以极大的热情,高度关注这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积极建言,凝聚共识。正如许多代表委员所说:“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人民对教育的期盼,使我们的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

战略目标,指明今后教育工作的方向

“分析透彻,措施务实,前瞻性很强。”江苏省副省长宋海代表认为,《规划纲要》文本既勾画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又突出了近期工作重点,有利于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宋海所说的宏伟蓝图,是“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表示:“在此基础上,《规划纲要》文本又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提出了细化指标,非常鼓舞人心。”

不同的代表委员,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都从各自角度“捕捉”到了《规划纲要》文本中的亮点。

  江苏省太仓市妇联副主席陈静怡代表长期关注学前教育,这次学前教育在《规划纲要》文本中单独阐述,让她很兴奋:“只要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没有办不好的。”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委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谈了自己对职业教育的感受:“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规划纲要》文本把它摆在突出位置,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强调经济结构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教育如何应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代表委员认为,《规划纲要》对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高度概括,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改革创新,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谈起《规划纲要》文本,徐辉委员开宗明义:“《规划纲要》文本已经提出了战略目标,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凝聚共识,不断改革创新。”

  对于改革的重点,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规划纲要》文本中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体制改革的核心,非常有必要,在我们这些大学校长看来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规划纲要》文本敢于直面教育现实问题的改革决心,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赞誉。“《规划纲要》文本凝聚了目前所能达成的教育改革共识。”江西赣州章贡区文清路小学校长刘艳琼代表说,“作为基础教育界的代表,我关心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规划纲要》文本中的这个部分,有诸多突破、创新和亮点,让人振奋。”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委员说:“这次政协会上,一谈到教育改革,大家就会说起正在制定的《规划纲要》。大家都认为,公平和质量,是此次《规划纲要》文本中体现的两个核心,抓得很准,推进教育改革,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下苦功夫。”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代表对教育改革多了几分期许:“《规划纲要》文本不应该满足于已经达成的改革共识,更应该增进共识,这样才能让文本更完善,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关注热点,回应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

  怎样破解城市择校难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每一个热点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每一个难点背后,是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期盼。《规划纲要》文本积极回应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也引起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要解决择校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委员对《规划纲要》文本中“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的提法非常认同。他建议,当前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把治标和治本相结合。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凸显。《规划纲要》文本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代表说:“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成为城市人口,还需要我们国家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汤燕雯委员建议,改革与户籍挂钩的高考制度,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

  《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凌孚委员对此深有同感,他建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陈凌孚说:“应当以培养合格公民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根本标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高中三年必须开齐开好,让学生真正能在高中读三年,而不是读一年考两年。”

  建言献策,制定符合国情有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文本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如何更好地完善这一文本,制定一个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教育规划纲要,代表委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代表认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他建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促进全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规范发展。

  虽然遭受汶川特大地震,但四川省仍然加大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代表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议:“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要合理分权,避免资源建设低水平重复和浪费;制定并实施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办职业教育。”

  《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要大力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代表对此深受鼓舞。同时,他也道出了心中的期盼:“希望各级财政统筹考虑解决地方高校债务问题。”

  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从教育规律到教育投入,从学校制度到人才培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积极建言献策,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具体建议,既充满热情,又不失理性,为的就是一个共同目标:把《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制定好,把事关民族未来的教育事业办好。

  几天下来,细细体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体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感触很深:“教育改革发展是百年大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同样,教育的改革也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参与。我们一定要集思广益,把教育事业办好。”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4日第1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