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教热点
王守聪访谈:培育职业农民呼唤教育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12/12/20   阅读:10069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日前在山东潍坊召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总结“百万中专生计划”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提出构建农民职业教育制度的设想。会上,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提法意义何在?
  王守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后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开始走上农民职业化的道路。
  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流动到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民工总量已达到 2.3亿人,并且仍以每年900万人到1000万人的规模转移,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突 出。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已经占到40%,到2016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我们曾作过调查,了解农民对种植业生产 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果仅有1/3的农民能够“知道一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表明,未来“谁来 种地”,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记者: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哪些对象?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王守聪:狭义的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指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农业劳动是其主要职业活动内容,农业收入是其主要收入。广义的新型职业农民,一般是指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群体和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农村、农业发展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户,农业技能服务人才和农业后继者。
  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应具备以下能力素质:一是具有系统的现代农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二是具有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三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记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现在的农民培训有什么不同?
  王守聪:以往的农民培训是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新型职业农民 接受的是全面系统的农业教育,不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到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土地规划与利用、农业项目的承担、农产品的储存与加工等。 我们认为,培养内容至少应包括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理念教育、农场经营与合作社管理教育、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教育、农业性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五方面的内 容。
  记者:农业职业院校需要作哪些转变,才能承担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
  王守聪:新型职业农民是在职在岗的务农农民,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也具有强烈的接受系统教育的需 求。目前职业院校涉农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是“农民的儿子”,很难对职业农民开展教育培养。由于职业农民不具备接受脱产教育 的条件,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最适合的教育机制——方便农民学习、弹性学制、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累积学分制,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教 学监督,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农民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以及后续认定管理服务。职业院校要对现有涉农课程进行综合化、层次化、模块化 的设计,根据学时数、课程难易程度等转换为相应学分,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学分积累和学分互认。
  记者:农广校系统实施的“百万中专生计划”,实施效果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守聪:中央农广校成立于1980年,由农业部和教育部、财政部等21个部门联合举办,整个系统由1所中央 校、39所省级校、372所地市级分校、2071所县级分校和10805个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组成。自2006年起,我们开始实施“百万中专生计 划”,培养对象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培养路径上,我们坚持“送教下乡”,实行农学结合;教学安排上,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生产生活节奏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 将远程教学、现场指导、集中授课、实践实习等多种方式有机衔接;课程设置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围绕生产经营设置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时效性;教材开发 上,打破学科型教材编写方式,突出生产过程和案例分析,同时大力开发教学课件、在线课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符合中国国情,农业需要、农民欢迎。从 2006年到2011年,我们共完成招生78万人,毕业学员40多万人。
  至于问题,主要是计划实施以来,一直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由于农民学员无法接受围墙学校式全日制教育,所以享受不到国家的助学政策。
  记者:我曾经采访过河北省的“送教下乡”,也是在能否享受国家助学政策上存在争议,问题卡在对“全日制”这三个字的理解上。
  王守聪:目前,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没有较为科学的界定,社会认识比较混乱。西方国家一般以学分值来划分全日 制和非全日制,年学分值不足12个学分称为非全日制,超过12个学分就称全日制。而我国只是简单地以学习形式来区分,即全日制是限定于在学校吃住、上课, 其他教育教学形式则统统归为非全日制。全日制不是只有“关在校门里”这一种形式,“百万中专生计划”就是按照全日制的教学制度进行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并 通过累进学时学分制对学习对象进行考核,这种“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应该被纳入全日制实现形式。
  就这一问题,农业部正在和教育部进行沟通,我们相信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该文章摘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